足彩胜负14场

图片
首页/ 政府信息公开 /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/ 统计信息 / 统计分析 / 正文

*足彩胜负14场县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简析

今年以来,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紧紧围绕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,聚力打好“八场硬仗”,上半年全县经济克难奋进、稳中向好,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。

一、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

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00.55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0%。其中:一产增加值27.41亿元,增长3.3%;二产增加值18.37亿元,增长10.0%;三产增加值54.77亿元,增长3.9%。

(一)农业形势良好。上半年,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.7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夏粮稳产丰收。夏粮产量16.05万吨,与上年基本持平。水果蔬菜供应充足。园林水果总产量11.62万吨,增长4.0%。其中特色产业枣产量3.65万吨,增长6.5%。蔬菜产量19.36万吨,增长4.2%。畜牧业生产增势强劲。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.94万吨,增长27%。

(二)工业生产持续向好。上半年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8%。四大行业产值稳定增长,食品制造业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、农副产品加工业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分别增长13.0%、9.6%、8.6%、8.2%。

(三)建筑业平稳发展。上半年,全县18家有资质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0.24亿元,同比下降2.3%。

(四)服务业增速放缓。上半年,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.9%,较一季度回落1.4个百分点,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。全县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0.43亿元,同比增长10.3%。分行业看:文化体育娱乐业、商务服务业、居民服务业、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.7%、20.1%、21.7%、0.5%。

(五)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。上半年,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.3%。其中,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1%。房地产投资下降5.3%。分产业看:一产投资增长82.5%;二产投资增长69.2%;三产投资增长3.3%。民间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,民间投资完成13.13亿元,增长28.2%,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1.2个百分点。

(六)消费需求持续释放。上半年,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.4%。其中,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.92亿元,增长20.7%。分行业看:批发业、零售业、住宿业、餐饮业分别增长8.2%、14.3%、11.4%、3.9%。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家具类销售额分别增长45.8%、174.8%。

(七)财政收支稳定增长。上半年,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.4亿元,同比增长4.3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.83亿元,增长1.2%。

(八)居民收入稳步增长。上半年,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5元,同比增长6.1%。其中: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0元,增长5.2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6元,增长5.7%。

二、需要关注的问题

(一)生产总值增速放缓态势明显。上半年,生产总值增长5.0%,较一季度回落1.2个百分点,增速分别低于国、省、市平均水平0.3个百分点、0.5个百分点、0.6个百分点。产业结构不优导致我县生产总值运行压力较大。上半年,我县三次产业比重为27:18:55,一产、三产占比大但增速低,二产增速高但比重小,均对生产总值贡献不足。

(二)工业增长动力不足。一是企业竞争力不足。我县工业企业存在产业层次较低、企业总体规模小、产业链条短等劣势,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、利润下降时,进行产能调整的措施少,经营压力较大。二是部分行业承压明显。专用设备制造及木材加工等行业受市场需求疲软及订单收缩影响,行业产值增速回落。

(三)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大。一是大项目支撑不足。28个市级重点项目中仍有12个重点项目未入库,进度滞后,未能形成有效支撑。二是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。受全国房地产下行趋势影响,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下降5.3%,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9.8个百分点。三是商品房需求侧疲弱,市场信心不足。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2.5%,降幅较5月份扩大19.5个百分点。

(四)重点服务业部分行业仍存在缺失。核算重点服务业增加值用到营业收入增速的有9个行业(信息传输业、互联网、软件信息服务业、租赁商业服务业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、居民服务业、文化体育娱乐业、仓储业、水利、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)。2024年在全县上下的努力下,我们成功入库3户企业,填补了两个行业(租赁商业服务业、居民服务业),但仍存在5个空白行业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
(一)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县域经济向好发展。结合自身产业优势,坚持“双轮驱动”,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稳步提升特色产业,大力推动二产业发展壮大,加快工业化进程,同时,精准施策,激发三产活力,持续打好三产协同发展的“组合拳”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,巩固和增强经济稳定向好势头。

(二)加大建设力度,增强工业增长后劲。加速工业投资进程,促进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,充分释放新建企业无同期基数对经济拉动的“杠杆效应”。引导传统行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,同步聚焦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、绿色环保等新兴领域,培育壮大新增长引擎,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,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源头活力。

(三)扩大有效投资,缓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。紧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,优化政策、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务,强化跨部门统筹协调;督促建设单位优化施工组织,抢抓施工黄金期,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,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通过政府回购存量房加快满足保障性住房需求,健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,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。

(四)加大培育力度,补齐服务业行业短板。针对5个空白行业,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,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。梳理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,建立“准规上”服务业企业发展名录库,及时跟进达规企业,积极动员企业升规入统,特别是加强对缺失行业的重点培育,保障服务业行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。